■記者周明麗
通訊員戴掌兆施臻
本報訊近日,禾城最熱門的話題莫過于海綿城市建設了,大家知道這是一個規(guī)模宏大、影響深遠的工程,但什么是海綿城市?為何要建海綿城市?海綿城市怎么建?海綿城市建設與自己有什么關系?對于這些問題,目前大部分居民群眾還是一頭霧水。12月29日晚,新興街道在城南社區(qū)舉行了一場座談會,請來嘉興市海綿城市研究(評估)中心專家,向居民講述海綿城市新概念。在場20多名居民聽講后,對海綿城市十分神往。據(jù)了解,這也是一場動工前的居民交流會,城南花園、瀛洲花園即將開啟海綿城市改造工程。
“嘉興是浙江省唯一入選全國首批16個海綿城市建設的試點城市,我們小區(qū)恰好在建設范圍內,是件幸運事,歡迎海綿城市建設到我家,所以我想了解一下這個工程到底要在我們小區(qū)里怎么做。”當晚7點,雖然天氣十分寒冷,但居民們得知消息后早早趕到會場,一開始部分居民們還疑惑:“建海綿城市是為了留住水嗎?嘉興是個水鄉(xiāng)城市,到處是水,這么大費周章有必要嗎?”但在聽了嘉興市海綿城市研究(評估)中心主任王賢萍的講座后,大家改變了之前對海綿城市的狹隘理解,對于海綿城市建設將給城市環(huán)境、居住條件帶來的改善,大家充滿了期待。
“一下大雨就容易出現(xiàn)內澇,三伏天熱島效應讓天氣更為酷熱……這些現(xiàn)象,相信大家都很有感觸,也特別希望能夠得到解決,海綿城市建設就是其‘治本之策’。”王賢萍的講座十分生動,她告訴居民,水是生命之源,城市建設破壞水文環(huán)境,造成了很多不良后果,海綿城市的核心意義在于修復自然,如今嘉興80%的雨水直接進河道,只有20%的雨水能夠進入土壤進行自然狀態(tài)的循環(huán),希望通過海綿城市建設,將這一比例提高到60%。
她告訴居民,嘉興市海綿城市建設以“滲、滯、蓄、凈、用、排”六個字為重點,具體通過改造硬化地面,改善城市的滲透功能,通過建設“集雨型”綠地,減緩地面徑流速度,增強土壤的蓄水功能,通過建設物理過濾設施,實現(xiàn)雨水凈化,對于收集起來的干凈雨水則想辦法加以利用,海綿城市的改造也會強化城市的排水功能,施工中對排水管道也會進一步改善。
那么,海綿城市建設具體會怎樣進行呢?據(jù)了解,涉及城南花園、瀛洲花園的改造已經在設計當中,基本上決定在小區(qū)綠地、破舊的停車場等區(qū)域施工,開挖深度約為1.5米,主要進行滲透鋪裝、建蓄水池、地面綠化,改造面積不會超過小區(qū)總面積的20%。王賢萍表示,如果方案溝通順利,預計明年春節(jié)后可開工,用時為4個月左右。改造后,小區(qū)景觀肯定會漂亮不少,小區(qū)實現(xiàn)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污水不入河、小區(qū)內的熱島效應有所緩解,如果居民支持,還可以在蓄水池邊上建自助洗車點,雨水還可用來澆灌花草樹木。
“聽上去是件大好事,從長遠看有很大好處。”在認真聽了王賢萍的講座后,在場居民很是神往,紛紛表示會支持。家住城南花園20幢501室的錢仁根告訴記者,只要政府把海綿城市建設的宣傳做到位,居民們應該都會支持,雖然短期內的施工可能給大家生活帶來不便,但只要施工單位注意減少影響,大家是可以克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