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天氣預報信息,因五一假期將有強降雨,召開本次調度動員會……”4月28日一大早,武漢最大水環(huán)境綜合治理項目——黃孝河、機場河水環(huán)境綜合治理二期PPP項目的智慧調度中心內,比往日多了一絲緊張氛圍,薛媛冬仔細聆聽著工作會議各項安排。作為中建三局該項目團隊智慧運營業(yè)務骨干,薛媛冬主動請纓,加入了護衛(wèi)漢口老城區(qū)“水環(huán)境”“水安全”的事業(yè)。

黃孝河、機場河是武漢漢口主城區(qū)的兩條重要河道,隨著城市發(fā)展,合流制溢流污染一度困擾城市老城區(qū)。2016年以來,黃孝河、機場河水環(huán)境系統治理拉開帷幕。其中,二期項目從流域排水、旱天截污、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生態(tài)補水、智慧水務等8個方面新建21個重點子項。項目由武漢市水務局主導、中建三局綠投公司牽頭建設、運營,這也是湖北省首個入選全球基礎設施中心(GIH)項目庫的項目,于2022年8月正式投入運行。
“項目子項多、面積大,流域內包含9家權屬單位的63個廠站、閘壩,這款智慧水務系統整合了445個監(jiān)測數據和309個視頻數據。”薛媛冬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跟各類數據打交道,根據武漢市水務局印發(fā)《武漢市黃孝河機場河水環(huán)境綜合治理調度(預案)》,提出調度建議、執(zhí)行調度指令,如遇到大暴雨還需執(zhí)行24小時輪班值守。
“現在4/5月份已進入汛期,降雨量肯定跟旱季的幾場降雨不是一個級別。旱季平時最大降雨量也就20多毫米,但汛期可能輕輕松松就能到80到100多毫米。所以從工作緊張程度來講,每次接到強降雨預報,我們心里就會‘咯噔’一下,陷入‘焦慮’。”她說
4月2日至4日,武漢市迎接了今年以來最大強度降雨,項目也迎來了自去年8月投入運行后的最大挑戰(zhàn)。
薛媛冬回憶,項目團隊接到氣象預警信息后,3月31日便啟動了應急預案。黃孝河、機場河暗涵提前三天抽排騰出了庫容。例如黃孝河暗涵液位高程從常規(guī)的18米提前下降到16米左右低位運行。
4月2日下午,降雨如約而至。下午6時開始,降雨量猛增至每小時14.4毫米。20分鐘后,匯流而來的強降雨水令暗涵水位激增。此后5小時內,黃孝河暗涵內水位上漲了2.05米。最快的1小時水位瞬時上漲1.05米!
指揮中心內,大屏幕上數據跳動,流域內主要涵閘、泵站、污水處理廠等項目節(jié)點運行數據一目了然。兩大河流的一藍、一綠兩條水位線走向格外牽動人心。
“當時的水位為18.15米,雖在可控范圍內,但暗涵已處于高位,考慮接下來預報的短時強降雨將達到60mm,為確保水安全,果斷將運行調度從水環(huán)境模式切換至水安全模式。”薛媛冬對當時的情況記得很清楚,此時,黃孝河機場河流域已累計扛住了37.7mm的降雨。
自正式運營以來,黃孝河、機場河流域中雨以上強度降雨共11場,通過精心調度,未發(fā)生顯著“水環(huán)境”“水安全”事件。“作為大暴雨階段漢口地區(qū)兩條僅有的兩條行洪通道,黃孝河機場河肩負著重要使命,我們要做的就是緊緊抓住水環(huán)境與水安全之間的平衡點,在晴天、小雨時,杜絕溢流風險,保障河道水清景美,在大雨、暴雨時,盡可能的降低污染物入河,提前研判漬水及洪澇風險,提前部署、果斷決策,保障中心城區(qū)水安全。”中建黃機二期項目公司負責人張詩雄表示。
“水務環(huán)保事業(yè)真的是利國利民,干了這段時間,我也深感責任重大。”除了時刻關注調度信息之外,薛媛冬日常也會客串講解員開展項目水環(huán)境治理科普工作,向社會各界傳遞綠色發(fā)展理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作為一名青年員工,能加入這項偉大事業(yè),我感到無比自豪!”
(中國日報湖北記者站 周荔華 劉坤)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