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專利讓我交滿20年專利年費
精選
|
第一個交齊20年專利年費的專利
一、需求驅動產(chǎn)生的專利技術
中國是人口大國,也是世界工廠,工業(yè)生產(chǎn)強度大,污染負荷毫無疑問也是高的。為了保證我國仍有宜居的環(huán)境,我國必然提出和實施在全世界相對比較嚴格的環(huán)境污染排放標準。我國對水中有機污染物的排放標準,不僅對可以生物降解有機物——生物需氧量(BOD)提出排放要求,還對化學需氧量(COD)也提出排放標準,且這排放的標準濃度也在不斷下降。
一般來講,最便宜的脫除廢水中有機物處理方法是采用微生物脫除廢水中有機物的生化法,但生化法有其處理局限,它只能脫除廢水中能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可廢水中除了能生物降解的有機物,還存在難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及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采用常規(guī)的生化處理工藝,對于一些工業(yè)園的廢水,生物需氧量(BOD)可以降到10mg/L以下,而化學需氧量(COD)值則難以低于150mg/L,國家新的排放標準往往要求COD低于100mg/L,對于一些環(huán)境敏感地區(qū),其排放標準要求低于60mg/L,甚至要求低于40mg/L。
為脫除廢水中的難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只用生化處理方法是不可能解決問題的,必須采用其它的方法來處理它。化學氧化法是一種有效的處理方法,雖然化學氧化劑很多,但從經(jīng)濟性,可以大規(guī)模工程化應用的可行性,及產(chǎn)生二次污染風險等幾個方面綜合考慮,二十多年前我們選擇采用了二個化學氧化劑進行研究,一種是臭氧氧化,另一種是芬頓氧化。臭氧是強氧化劑,它被還原后的產(chǎn)物為氧氣;芬頓氧化,亞鐵被還原后,形成三價鐵鹽沉淀,鐵鹽幾乎是無毒的,且在鐵鹽沉淀過程中,又起到混凝作用,從而能形成化學氧化與混凝脫除COD的雙重效果。正是基于此,我們開始了對這二種化學氧化對提升廢水處理效果的研究。二項研究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由于在化學氧化過程中,除了直接氧化脫除了部分COD,它還能通過強氧化破壞原來難生物降解有機物的分子結構,從而將難生物降解的有機物,改變結構,改善了其可生物降解性能。能生化處理,采用生化法是最便宜的處理方法,對于低濃度可生化降解的有機廢水,曝氣生物濾池(BAF)是最有效的生化處理方法。采用化學氧化對難生物降解有機物的有效性,與對低濃度可生物降解有機物脫除經(jīng)濟性的BAF相結合,就可以經(jīng)濟地,有效地解決廢水中這難生物降解COD問題,從而為廢水處理的提標改造開辟了一條經(jīng)濟有效的途徑。
化學氧化曝氣生物濾池專利證書
發(fā)現(xiàn)了這個方法,并經(jīng)實際廢水處理驗證后,我們于2005年申請了發(fā)明專利——化學氧化曝氣生物濾池水處理方法。該發(fā)明專利于2008年獲得專利授權,2010年獲得中國發(fā)明展覽會金獎。
發(fā)明展覽會專利金獎證書
二、專利的應用歷程及應用領域
課題組2005年到2016年開展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圍繞化學氧化與曝氣生物濾池這個方向開展的。為了解決全量化垃圾滲濾液的處理問題,我們采用了芬頓氧化+曝氣生物濾池的深度處理工藝,并在工程化應用上取得成功,除了我們自己使用這個工藝進行推廣應用,國內(nèi)的其它一些公司,也使用或借鑒這個工藝方法做垃圾滲濾液的全量化處理,采用這種工藝或類似工藝的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系統(tǒng)國內(nèi)至少有100家,我們參與的工程項目就超過50家。為了提高印染廢水的排放標準,我們將臭氧氧化+曝氣生物濾池的處理工藝應用于印染廢水的深度處理。在廣東溢達公司支持下,在溢達公司現(xiàn)場做了每小時20升的小試,下一步做了每小時5噸的中試,在中試穩(wěn)定運行2年后,又建設了每天處理5000噸的工程化應用驗證。在此基礎上佛山最大的紡織印染企業(yè)——溢達公司將其所有的印染廢水每天3萬噸,全部采用臭氧氧化+曝氣生物濾池深度處理工藝進行處置。廣州最大的紡織印染企業(yè)互太公司,也由我們設計用該工藝深度處理每天4萬噸印染廢水;東莞最大的紡織印染企業(yè)德永佳公司由我們總包了每天6萬噸的廢水深度處理工程。
隨著有關化學氧化與曝氣生物濾池結合工藝處理廢水應用的論文發(fā)表,及建設的相應示范工程,化學氧化+曝氣生物濾池處理工藝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臭氧氧化+曝氣生物濾池工藝差不多成為不少工業(yè)園廢水處理裝置提標改造的主要工藝。
在廣州、東莞、惠州、佛山等地,水的環(huán)境容量已接近飽和,新上工業(yè)項目與原有工業(yè)項目,希望能原地保留,都必須采用更高,更嚴格的排放標準,如保證達到準地表四類水標準,化學氧化與曝氣生物濾池的結合的深度處理工藝提供了這種可能,為工業(yè)企業(yè)保留在大灣區(qū),又不增加河流斷面考核壓力做出貢獻。如廣州黃埔區(qū)引進LG的液晶面板工程項目,其尾水的深度處理,就采用了臭氧-曝氣生物濾池深度處理工藝。該技術對沒有環(huán)境容量區(qū)域的工業(yè)發(fā)展提供可能排水指標,促進實體經(jīng)濟發(fā)展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另外,一些城市污水處理廠,經(jīng)臭氧-BAF深度處理出水達到準地表四類水,作為河涌補水還提升了當?shù)匦『佑康乇硭乃|,改善其生態(tài)。
為了更好地推廣應用這項水處理技術,2009年成立了廣州市華綠環(huán)?萍加邢薰荆久磕曛Ц秾@褂觅M給華南理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再從這個橫向科研經(jīng)費中,部分用于支付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專利局相應的年費。今年已是專利保護期的最后一年,第20年,交付了最后一期年費8000元。
第20年專利利費發(fā)票
三、國內(nèi)專利申請的主要目的與專利維權
專利申請,在高校及國內(nèi)的一些科研院所,更多將其作為“科研成果”的一種表達形式,不少專利申請不是為了從經(jīng)濟利益上保護自己,達到贏利的目的。
經(jīng)常收到一些電話或電子郵件,要幫我們申請美國專利,或某個不知名小國專利。當然,要申請一個美國專利,其專利申請費用比申請國內(nèi)的專利要高許多。這些所謂的國際專利,我沒有申請,因為我知道,目前我們還沒有能力將開發(fā)的水處理技術推廣應用到美國去,既然沒有應用到美國,那為什么還要花國內(nèi)專利申請費10倍以上的價錢去申請美國專利呢?難道就因為國家縱向科研經(jīng)費沒有辦法花了嗎?
一些大企業(yè)尊重知識產(chǎn)權,一方面要消除在招投標時可能存在的專利技術壁壘,又要做到合法合規(guī)。如廣東佛山溢達公司,番禺的互太紡織有限公司,他們通過多方面比較,決定采用臭氧氧化+曝氣生物濾池的深度處理工藝后,他們先花十萬元,專門從華南理工大學采購了專利使用權,然后,再通過招投標來確定這項工程的實施單位。支付了專利使用費后,誰中標做這個項目,都是合法合規(guī)的。
國內(nèi)有些小公司,或對知識產(chǎn)權不是很重視的公司,看了我們做的示范工程,了解了相應的工藝原理,也就不愿意給我們支付專利使用費。我們每年都向國家專利局交專利的年費,并沒有大規(guī)模地專利維權,道理也很簡單,只要有一家企業(yè)支付了我們的專利使用費,就夠我們交十年的年費了。
另外,作為一個水處理的工藝專利,要保護專利技術,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通常知道其它公司盜用了我們的專利技術,我們往往一笑了之,開發(fā)的好技術被人家認可也應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在招投標時與競爭對手發(fā)生競爭,專利權在我們手上,我們講話的聲音比競爭對手響,通常我們能在競爭中勝出。作為一項具有社會效益的環(huán)境保護領域的水處理技術專利,我們沒有刻意地利用專利作為維權的武器,通過打一些侵權官司來賺錢。
在交專利年費的20年中,我記得只有一次維權。那次維權事件,是因為項目前期的技術方案就是由我們團隊提供,且注明了應用我們專利技術,但對手通過特殊關系,居然拿走了這項工程。若這個項目前期的方案不是由我們提供,只是用了我們的專利技術一般我們也不維權,但方案由我們團隊提出的,又是利用我們的專利技術,煮熟的鴨子飛了,欺人太甚,這口氣是要爭的。最后通過法律手段,我們還是拿到了應該得到的專利使用費。
四、新技術的驗證需要時間
一個新技術從發(fā)現(xiàn),到應用,往往需要數(shù)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必須經(jīng)受時間的檢驗。記得2001年,我們根據(jù)微生物喜歡在親水的表面生長,從而改性塑料表面的親水性能,申請了一個發(fā)明專利:表面親水的塑料懸浮填料,該親水塑料懸浮填料比普通的塑料懸浮填料具有微生物掛膜速度快,處理效果略高。剛好,當時手上有一個工業(yè)廢水處理項目,毫不猶豫就使用了這種新型填料。工程項目順利通過驗收,同時,申請的發(fā)明專利也獲得專利授權。但項目運行2年多后,我們發(fā)現(xiàn)這種懸浮填料在生化反應池中的破損率比較高,將填料從反應池中撈起來檢查,發(fā)現(xiàn)親水性懸浮填料,由于微生物的侵蝕作用,填料的強度大幅下降,再加上為改進塑料的親水性,使填料的制造成本也增加許多,顯然,這種填料并不適合大規(guī)模工程化應用,即使銷售出去了,項目啟動速度快,也容易拿到工程款,甚至工程的質保款。但只有2-3年的使用壽命,還有可能留下罵名。這樣我們就主動停止了這個“專利新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且專利的年費也就隨之終止了。
現(xiàn)在年年要求大家報獎,報行業(yè)獎、報市獎、報省獎、報國獎,且新申請的專利,只要有應用,2~3年就必須報獎,這報獎要求是不是太急了一點?我覺得,對于專利獎,最好只審核那些20年專利保護期已過的專利,這些專利技術,已經(jīng)過20年歷史的檢驗,若只有科技獎申請者自吹自擂應用很多,市場上都見不到,評審專家就很容易地投出自己負責任的一票。
五、專利付費與推廣
雖然大家對新技術感興趣,大部分人都希望學到新技術的原理,再加上自己的改進,而不愿意為新技術甚至專利技術買單。不少單位還是希望做到合法合規(guī),當發(fā)現(xiàn)某技術已申請了專利,又不想專利付費時,往往選擇其它可以替代的工藝和方法,規(guī)避專利技術,故有時申請發(fā)明專利,反而會阻礙新技術的迅速推廣。雖然我跟大家講,花5萬,10萬,買專利技術,不會吃虧的,給了專利費,我們會告訴最佳設計參數(shù),分享我們在這個工程領域多年的正反二個方面的經(jīng)驗教訓,會幫助設計方減少許多彎路。有時,大工程工藝上的一個合理化改進就可以省了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花這10萬元的專利技術費絕對合算的。
算一算在整個專利保護周期中,花錢買化學氧化-曝氣生物濾池專利的公司及設計院只有6家,這6家完成的相關工程項目應超過100項,F(xiàn)在20年的專利保護期很快就要過期了,過期后誰用這個專利都是合法的,希望專利保護期過了以后,這項技術能得到更廣泛地應用與推廣。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32399-1442282.html
上一篇:降薪或抑郁癥哪個因素可能更大
下一篇:特斯拉當年可能想不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