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健“地下生命線”-江西新聞網(wǎng)
大江網(wǎng)/大江新聞客戶端新干訊 (江西日報全媒體記者徐黎明 通訊員徐紫燕) 仲春時節(jié),在新干縣老城區(qū),施工人員正在狹窄巷道內精準鋪設雨污分流管道。曾經每逢雨季易澇的商貿中心路口,新增的泄水通道已初現(xiàn)雛形。
作為吉安市首個啟動全域雨污管網(wǎng)改造的縣城,新干縣交出了亮眼成績單:截至今年3月,污水收集率已提升至51.83%,提前超額完成今年省市下達的45%目標。這一數(shù)字背后,是這座城市對地下“毛細血管”的智慧化改造。
面對老城區(qū)巷道狹窄、地下管線復雜等施工難題,新干縣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局成立專班掛圖作戰(zhàn),圍繞消除內澇、提升水質、達標排放三大目標,在商貿中心等重點區(qū)域實施非開挖修復、斷頭管改造等工程,猶如為城市血管植入“心臟支架”。目前已完成管網(wǎng)改造61.6公里,建成雨污分流項目82個,消除內澇點9處。
在改造過程中,該縣堅持優(yōu)先改造污染嚴重的小區(qū)、學校等區(qū)域,在藥材街等易澇點增設智能水位監(jiān)測系統(tǒng)。
“這是民生工程,更是城市更新的基礎工程。”新干縣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局局長曾小強介紹,隨著剩余15個排水單元改造加速推進,這座千年古城的“地下生命線”將更加健壯,為城市高質量發(fā)展提供堅實保障。